
中暑,中医亦称“中暍”“伤暑”等,早在《黄帝内经》中便已有记载。现代医学中,中暑是指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和(或)剧烈运动一定时间后,吸热-产热-散热构成的热平衡被破坏,机体局部或全身热蓄积超过体温调节的代偿限度时发生的一组疾病,可表现为从轻到重的连续过程。
中暑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中暑可以用来描述从轻微症状如热疹、热痉挛等到致命性热射病等一系列广泛的疾病,即热相关疾病。狭义的中暑以机体失代偿后核心温度升高为特征,包括热衰竭和热射病。
中暑和热射病可分为“经典型(非劳力型)”和“劳力型”两种。
中暑的诊断: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和(或)剧烈运动一定时间后,出现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至少一项且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①头晕、头痛、反应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②口渴、心悸、心率明显增快、血压下降、晕厥;③恶心、呕吐、腹泻、少尿或无尿;④大汗或无汗、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灼热或湿冷、肌痛、抽搐;⑤发热。
中暑的现场处理:其中快速、有效、持续降温是最重要的;停止活动,脱离高温环境;测温;有效的降温措施(喷雾、凉水擦浴或浸泡、空调、适当饮用清凉饮料等);避免误吸。
如果出现体温>38℃和(或)意识障碍,初步处理后还应立即送往医院。
中暑的预防:
①大量饮水: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500-1000 ml),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②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大量出汗将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运动饮料可以帮助人们在流汗的过程中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盐分与矿物质。如果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在喝运动饮料或服用盐片之前,应当咨询医生。
③学会帮助自己适应环境:温度突然的变化,比如初夏的第一波热浪,会使人们的身体倍感压力。要让自己的身体慢慢习惯这样的变化。这样对高温有更好的耐受力。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应当有意让自己接触一些高温环境。适当关闭一段时间的空调,清晨或傍晚到户外活动。这样有利于锻炼自己的耐热能力。如果需要去更炎热的地方出差或旅行,请用几天的时间适应当地的气候,然后再进行那些强度大的工作或激烈的运动。